首页 | > 新闻中心 > 集团要闻 |
16号线二期西坑停车场亮相!
近日,16号线二期西坑停车场通过热烟测试,离正式投入使用又近了一步。
西坑停车场航拍
西坑停车场由中铁二十四局施工,位于龙岗区园山街道惠盐路以西,梧桐山北麓,总建筑面积约3.17万平方米,是列车停靠休整及维护保养的基地,承担线路电客车的周月检、列检、停放、整备等工作,目前已全部完工。
施工中,项目建设团队精心组织、精细施工,成功克服了下跨既有铁路、建筑承载力要求高等困难,致力于铸造精品工程,安全优质地完成了建设任务,为电客车建造了一个优美舒适的“家”。
“数智化”助力解决现场难题
西坑停车场上跨既有货运专线,采用预制T梁+桩柱结构体系形成“保护罩”,建设者们需要在既有线上方吊装T梁,在密集的停车场框架柱之间吊装226根型钢柱。实际施工中,天窗作业时间紧,吊装场地空间狭窄,拼装精度要求高,施工组织和作业难度大。
跨铁路T梁吊装作业
项目团队充分运用BIM、BIM+GIS、无人机航测等数智化技术,在制作工序中衔接专项工艺动画,模拟空间关系辅助方案推演,实现可视化交底,助力工程建设安全有序。
劲性钢混结构提供超强承载力
为提高土地利用率,给未来城市空间拓展打好基础,西坑停车场上盖预留了150米超高层住宅建筑的开发条件,对此,建设者们采用强劲的预应力梁板结构,让盖板具有足够的承载力,满足上部施工及行车的载荷要求。框架柱采用大尺寸劲性混凝土结构,使用高强混凝土,内置单根重达约25吨的型钢柱,这种劲性钢混结构确保了停车场具备超强的承载能力,为后续上盖开发提供了安全支撑。
清水混凝土达“镜面”效果
为打造精品优质工程,项目部组建了“工匠”团队,设定质量目标,在清水混凝土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细工艺,确保结构柱质量好、外观美,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“定目标,配钢模,择原材,优配比,固工艺细浇筑,精养护”21字方针,优选材料,优化工艺,优配班组,多次进行配合比小试件、小模型验证,反复调整优化各项参数,达到满意效果后再进行浇筑,塑造出清水混凝土“镜面”效果。
绿色节能理念融入建设
项目团队积极践行绿色环保理念,构建多维度节水体系,实现新型基建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,采用的中水回用系统,可将地面冲洗及洗车废水经处理后转化为再生水,后续用于场区万余平米的绿地灌溉,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。布设的海绵城市设施,通过千余平米下沉式绿地的生态布局,形成调蓄容积达150立方米的“城市海绵体”,可滞蓄85%以上雨水径流,并通过土壤自然渗透净化雨水,补充地下水,减轻市政管网排水压力,形成“渗、滞、蓄、净、用、排”六位一体的水生态系统。
海绵城市设施
当前,16号线二期正处于空载试运行阶段。线路建成后,将有效加强龙岗中心城与园山片区的联系,实现东部中心“内聚外联”,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。